今天我13歲了,和你們講講我長大的故事吧!
十三年前的10月25日,南京的秋色正好,在南大鼓樓校區漢口路的一套三居室裡,帆軟公司悄然成立。初創公司當時的境遇,用一句話形象概括:“樓下是好又多,樓上是窮又少。”
“選擇出來創業,要麼生、要麼死,沒有中間地帶。”
風華正茂的年齡選擇了創業
十來年前,南京大學旁邊的一個老居民住宅樓裡,帆軟就這麼誕生了。當時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的陳炎(帆軟創始人之一,現任帆軟CEO)正在南京大學讀研。
那時,在國內還少有類似於 BAT 這樣的巨頭,大多數優秀畢業生的第一選擇還是希望能夠進入到像 IBM、微軟這樣的大公司。陳炎當時也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 中科院實習做搜尋引擎,收入也都還算不錯,陳炎對自己的職業發展也充滿了希望。
後來一次很偶然的機會,陳炎在校內一個 BBS 論壇裡看到了薛寶(帆軟創始人之一)拉人入夥的消息,就這樣陳炎認識了薛寶還有之後進入的陳瑜,憑著個人愛好和熱心他們也時不時到工作室寫寫代碼幫幫忙。
工作室起步之初極度缺人,薛寶則希望陳瑜、陳炎他們能夠一起全職加入,一起幹點事情。以陳炎當時的技術能力已經完全有機會進入到像 IBM、微軟、Google 這樣的大公司,這樣的誘惑無人可擋。而九死一生的創業的確是陳炎以前沒有認真考慮過的,所以陳炎決定邊做邊看,再認真想一想。
當時的薛寶已經放棄了在北京做程式師開發的機會,據說此前的收入還不錯。薛寶戲言那時的初戀女友找了一位新男朋友,而這位新男朋友的收入是 2300 新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大概是 20000元人民幣)。為了男人的尊嚴,薛寶賭氣辭職回來創業,目的是為了能讓自己的收入超過 2300 新元。而陳瑜則是放棄了保研的機會,這無疑都需要巨大的勇氣。
陳炎看明白了:”薛寶放棄在北京賺錢的機會,陳瑜我們打過交道,這麼優秀的人都放棄保研,去選擇九死一生的創業。我也在思考我自己為什麼不趁著年輕也去賭一把。”
“要麼贏,要麼輸,既然他們敢幹,那我也敢幹。”
窮學生創業與第一桶金
“我們當時是窮學生嘛,反正也沒有什麼錢,薛寶可能條件還好一點。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沒有像現在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基本上就是幾個人擠在一個小房間,我記得是一個三室一廳的房子,其中有一間就是我們的辦公室。”
當時的工作室沒有專業的銷售人員,也沒有專門的技術支持,也沒有市場行銷人員,平時也只有南大的同學過來幫幫忙。大部分人還都是學生,所以也沒有任何人脈和客戶資源,基本上就是幾個人白天出門自己找管道跑銷售,晚上回來寫程式碼,平時還需要出門到客戶現場做技術支援。
在最艱難的日子,薛寶負責北京市場,陳炎負責南方市場。在薛寶需要離開北京出差的時候,陳炎有時還得趕過去臨時頂班。一見面就意味著要分開,連去哪裡吃飯都需要提前商量一下,在帳面資金只剩下 2900 塊的時候,誰都不敢說:“來北京了,兄弟咱們要好好搓一頓!” 最終,兩個人跑到路邊擼了幾串羊肉串,聊了一下彼此的近況,背著包轉身各自離去。
年輕的學生團隊一度面臨彈盡糧絕,甚至交不起房租,連生存的問題都無法解決。在外人看來,這幫窮學生就是瞎折騰,不靠譜,好端端的放棄讀研,放棄進中科院實習,放棄進 IOE 的機會都是腦子進水了。
但他們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在折騰了幾個月之後,第一版類似于 JAVA 版華表的一款 CS 格子控制項找到了第一個買家,現在依然是帆軟的合作夥伴 —— 許繼。
在如今看起來不算多的幾萬塊錢成為了幾個人創業初期的第一桶金,就這樣開始在南大繼續招兵買馬,連忽悠帶慫恿吸收了一些南京大學非常優秀的數學和電腦專業的人才。
年復一年,帆軟就這麼成長起來了。
特立獨行的校招文化
在帆軟的文化中,傳統社招基本上不接受工作經驗超過三年的人(只有極少數優秀人才通過社招而來,但最多工作經驗也不超過五年)。至今,也沒有任何一個空降的管理職位。堅持 985、211 高校校招,堅持自我培養。
共同的奮鬥經歷、大家庭的文化、利益的共用、情感上的認同讓這批年輕人在心底迸發了極大的工作熱情,產生了巨大的能量。
陳炎坦誠到,這些員工、團隊,一個極具凝聚力的具有強悍執行力的團隊是帆軟最大的財富。而在未來的 3 年、5 年、7 年甚至更遠,這批平均年齡不到 27 歲的團隊還可以接著打一場又一場的硬仗。
3%左右的離職率就說明了一切。
一直不融資,不上市?
你們為什麼不融資? 走資本市場多好啊?融資之後就可以如何如何…. 在眾多投資者中,也不乏知名投資公司(你們知道的),見實在敲不開帆軟的大門後,選擇了另外的廠商。
“我們可能更期望借助我們自己產品的力量去做長久,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大。其實我們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但只是我們還沒有做決定。”
對於帆軟而言,目前的現金流狀況也一直都很不錯,自我造血能力很強。無論市場銷售規模和團隊增長每一年都是遠遠超過預期目標。目前,也暫時不需要通過資本的力量快速搶佔市場,給自己輸血。如果資本介入了,到底他們能夠借助資本做什麼事情?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這都是帆軟的管理團隊在思考的問題。
“所以這件事情如果沒有想清楚,我們就不會去做。” 陳炎十分肯定的說。
對於一些潛在的軟體廠商合作夥伴也是如此。一些希望能夠在產品層面、市場銷售和管道上互相合作的廠商夥伴慕名而來,通常情況下,陳炎的態度最初大多都是拒絕的。
陳炎坦誠帆軟在這些方面稍微會克制一些,因為一旦決定合作就一定要雙贏的局面,合作的雙方只要有一方覺得自己吃虧了或者心裡有疙瘩,這種合作不僅沒有任何意義,還浪費了彼此的時間和精力。
“我們也不是不可以這麼做,也可以!互相簽一個戰略合作協定,對外宣傳一下,又多了一個合作夥伴,多曝光一下沒有任何壞處。還可能別人很熱心,我們這邊還沒有動起來,再去騙別人幾個單子,這些都不是我們想要的。因為如果承諾合作夥伴要合作的話,我們就一定要去合作好。但是如果沒有準備好就去合作,到時沒有達到預期,大家的時間和精力都浪費了。”
“融資也是一種合作,所以還是那一句話,就是我們自己要想清楚了,才會做決定,這樣才會對我們的合作夥伴負責,對我們自己負責。但是並不是說我們閉門造車,我們也非常樂意和合作夥伴接觸和瞭解,我們對外還是比較開放的。”
開放的心態,謹慎的選擇,這就是帆軟。
如今帆軟已經從2006年的三人工作室成長為2019年的中國商業智慧的領軍企業,來到了1000多人的規模,並於2018年將總部正式落戶無錫。
在這十三年的時間裡,帆軟的成長很快,不斷創新的產品與服務,不斷增長的人員與銷售業績。
在這十三年的時間裡,帆軟的成長也很慢,始終在商業智慧的領域裡穩步向前,穩紮穩打。
在這個時間點,我們希望回歸初心,重新地介紹自己,不管是帆軟的老朋友還是新朋友,期望通過增進瞭解,能夠一起走過未來更多的十三年。
01選擇
如果用一些關鍵字來總結帆軟的發展歷程,那麼「專注」和「克制」應該是提及率最高的詞彙。不管是面對產品線的拓展、技術的應用還是資本的引入,帆軟都是克制的。帆軟的判斷標準很簡單:這些動作能不能給客戶帶來價值、能不能給夥伴帶來價值、能不能給內部同學帶來價值。
選擇不做什麼比選擇做什麼更難,將企業有限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才能做到「一個拳頭打人」,這樣能保證在專業領域的競爭力,最重要的是能保證為客戶持續提供專業服務的能力。
在企業主賽道的選擇上,面對大數據分析領域的眾多分支,帆軟始終專注于商業智慧和資料分析領域,從十年磨一劍的FineReport報表工具到具備高增長潛力的FineBI自助分析工具,再到國際市場和BI應用軟體市場的拓展,帆軟對於自己當前的核心業務,成長業務以及未來業務都有著簡單且清晰的藍圖,其實都是圍繞商業智慧領域在工具和服務層面去持續深耕。
在商業智慧工具的組合上,十三年的時間帆軟只推出了兩款核心產品:FineReport + FineBI,分別定位于滿足傳統IT模式下的資料展現需求,以及數位化IT模式下的自助資料分析需求。
單就這兩款產品的功能而言,帆軟也並不是要做大而全,也不可能實現客戶需要的所有功能,必須有取捨,儘量讓產品做到足夠好用,保證用戶在核心需求上得到最大化滿足。
2014年,Gartner提出了「雙模IT」的理論,來解決數位化時代企業面臨的新挑戰,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維穩 ,一個圖新。傳統的IT架構是記錄型資訊系統,按部就班確保企業業務的平穩運行。數位化IT架構則是差異化創新系統,更多採用敏捷開發,快速反覆運算的方式,來應對最新的挑戰。
帆軟的商業智慧(BI)產品組合正滿足了「雙模IT」下的BI分析需求。
其中FineReport 專注於固定式資料展現,主要面向IT人員,説明企業快速構建報表平臺,通過整合多來源資料,自動化報表展現,參數查詢,定時調度,資料填報和流轉,移動報表和管理駕駛艙等功能來服務於企業日常管理,快速回應管理需求。
那麼FineBI則專注於探索式的資料分析,主要面向業務人員或資料分析師,説明他們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資料探索,通過自助資料準備,智慧圖表推薦,OLAP分析,以及儀錶板等功能來發現問題並分析和解決問題,隨時應對新的挑戰。
如果把FineReport比作資料展示的屠龍刀,那FineBI就是資料分析的倚天劍,兩者結合可以實現一個平臺打通不同IT模式下的資料分析應用。
02 願景
帆軟的企業願景是「讓數據成為生產力!」 。
專注于提供簡單易用的資料產品和服務,説明企業更簡單地發揮資料價值,讓資料生產資料更好地轉化為生產力。
圍繞這一願景,帆軟也付出了很多的實踐,在簡單易用的BI工具之外,帆軟也深耕行業,提供拿來即用的成熟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專業的資料項目目實施、資料人才培養以及線上線下的交流平臺來説明客戶成功。
圍繞商業智慧(BI)領域,帆軟形成了包含工具,方案,服務,交流平臺在內的產品和服務體系,盡最大努力來説明客戶用起來。
在帆軟舉辦的很多次線下活動中,帆軟的聯合創始人Marks都在主題致辭《感謝一切》中提到:我們遇上了一個好時代,也遇到了很多好客戶。十幾年前我們幾個窮學生是靠客戶的回款才湊夠錢來註冊的公司,在十幾年的時間裡也是客戶足夠地包容,不斷地幫我們完善產品和宣傳產品,所以我們要努力做到商業價值與用戶價值的平衡來回報客戶。
因為一家公司如果只有商業價值而沒有用戶價值,賺快錢是沒有未來的;同時一家公司如果只有用戶價值而沒有商業價值,可能無法發工資也是不長久的;只有做到兩種價值的平衡才能持續經營。
03 情懷
如果說帆軟在十三年時間裡所形成的文化特質可以用影視人物來類比的話,帆軟內部更傾向于選擇《阿甘正傳》中的阿甘和《射雕英雄傳》裡的郭靖。他們的處世態度帶來的箴語是:不去計較地努力,時間會獎勵踏實做事的人。
如果代入這兩位典型人物的標籤,可能會幫助您更好地瞭解帆軟的處事原則。
在剛剛過去的2019帆軟智數大會上,帆軟聯合創始人兼CEO陳炎提到帆軟當前專注于商業智慧(BI)領域並努力做到企業級應用軟體的極致追求,在六個方面下狠功夫,那就是:穩定、安全、實用、簡單、靈活、快。
如何做到極致?
「就像談戀愛一樣,先找到目標,剩下的就是瘋狂地追求,帆軟要像阿甘一樣傻傻地向著目標瘋狂追求。」
但不管怎樣的選擇,在追求極致的路上,難免會錯失很多機會,也可能因為戰略方向的錯誤,最終被時代淘汰。但企業成功=戰略方向*組織能力,邁入快速成長期的帆軟也在不斷錘煉組織能力,來增大成功的概率。
最好與最壞的結果,都被陳炎簡單明瞭地分析並呈現出來:
最好的結果是帆軟錘煉的組織能力能夠説明帆軟在新的機遇來臨時搞定新機會。
最壞的結果是帆軟方向出錯,但卻能保證在走向死亡的路上儘量少讓客戶踩雷。
這就是十三年的帆軟,它所堅持的主賽道,產品與服務體系以及文化特質,都是諸多選擇與取捨的結果。希望這樣的帆軟,你能夠喜歡。也希望在未來的路上,能夠有你一直的關注。
獲得帆軟最新動態:數據分析,報表實例,專業的人都在這裡!加入FineReport臉書粉絲團!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按讚,給予我們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