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TwitterLineHatena

本期大咖專訪,我們有幸邀請到了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CIO 高育聰先生,為我們分享三安光電BI數字化轉型中積累的經驗與智慧。

數字化轉型能力不足的原因

先跟大家聊一聊數字化轉型的一些宏觀問題,下圖是2020年麥肯錫透過調查企業IT的中高層得出的結果:

這個調查結果展現了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些共性痛點,比如缺乏領導關注、成本過高、人才缺乏、方法缺失等等,針對其中佔比最高的三個關鍵性問題,高總結合他的經驗給出了一些具體的解決辦法。

1、轉型成本預估過高

這個問題是非常典型的,很多企業的老闆在聽到數字化轉型需要投入的IT資源以及人力成本,很快就會對數字化轉型產生質疑及否定。而且對於IT部門來說,也難對領導描述清楚數字化轉型後帶來的業務價值和成果。

正常來講IT部門一般會採取兩種辦法。第一種就是使勁跟老闆吹,把結果描述得非常好,有可能老闆信了,就會給錢開始幹。第二種方式是先做一些案例給老闆看,這個很重要,先透過一些小的案例,讓老闆看到數字化的效果和價值,如果需要得到更好的效果,那就需要更多的投入,這樣獲得老闆支援的機率更高。

2、缺乏清晰的商業模式描述

這一點比較關鍵,因為很多人都以為數字化轉型應該從IT部門開始的,所以常常會把思路侷限,但事實上很多企業IT的部門的人,並不是正經IT科班出身,很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有些是由財務、營銷部門開始推動的。因此對於甲方企業,要推行數字化轉型的改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跟業務方站在一起,站在業務的角度才能更加靠近公司的發展戰略,IT的發展也能更加清晰。

但是想要從業務端開始推行也絕非易事,想要獲得業務端的信任與支援很難,對於業務部門來說他們關注的更多還是投入的成本和顯性的價值。因此IT在與業務嘗試合作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將很多的IT技術轉化成業務能夠理解的東西,並且一定要嘗試去了解業務,從業務的角度去描述價值,這樣他們才能願意跟IT開展合作。

3、缺乏數字化轉型專業人才

實際上在現在整個數字化轉型的發展上,IT人才一直是十分缺乏的,問題的根源其實並不在於IT人員的數量上,而在於IT以及業務整個的觀念以及思維方式的轉變。很多問題並不是IT人員能夠及時去響應的,而是需要業務的配合去推進。傳統觀念下,業務一有資料相關的需求第一個就是想著讓IT開發報表,結果IT花費很大精力開發出來的報表,業務並沒有人看,這樣的模式也導致IT的工作沒有聚焦點。

因此數字化越好,並不是報表越來越多,而是展現出來的資料要有人用,甚至可以把它推到前面去,讓業務方知道怎麼去用。比如,現在三安的很多業務部門透過簡單的培訓,學會了使用帆軟的一些工具自己去實現一些報表和分析需求,這就是一種觀點和思維方式的轉變。這樣的轉變不僅能夠帶來業務部門資料能力以及公司資料應用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也緩解了IT部門的壓力,這些是業務部門以及IT部門的領導都樂於看見的。

數字化轉型的前提:人、作業、資料、技術

在高總看來,企業要進行數字化轉型是有前提條件的,分為這四個部分:人、作業、資料、技術。第一個部分是人,剛剛上面講過了,就不重複了。作業的部分就是要建立標準,一致化的執行,這跟第三點“資料”是息息相關的,沒有標準的規則好流程的話,很難保證資料質量是好的,資料質量差了,那後續的資料分析、組織就失去了意義。資料的部分可以拆分成:資料質量、資料治理、資料透明、資料時效、資料組織這幾個模組。

這當中,資料質量、資料治理是非常重要,且非常難做好的兩個模組。你去跟老闆說我們公司資料治理做得很好,非專業IT出身的老闆一定聽不懂你在講什麼,他感知到的好,可能還不如你拿一張開發好的精美報表給他看。因此,這也是資料治理很重要,但又經常被企業忽視的原因。最後一點就是技術,在現在的大環境下,IT技術和資源獲取對企業來說並不難,不管你是要找諮詢的也好,要找開發的也好,或者是找像帆軟這樣的工具也好,都有很多種渠道。

企業上系統必須要有組織

在傳統制造業資訊化轉型的過程中,第一步通常都是根據業務流程,上各種各樣的系統,構建基礎的IT架構,比如常見的ERP、MES等系統。然而,傳統IT搭建架構基本依循單一系統設計原則,單看一個系統感覺完整。但資訊一旦整合就無彈性。系統之間的獨立,也造成了資料間的不流通,形成資料孤島。

而數字化轉型搭建架構更多考量是系統間協同、使用便利、響應快速甚至大資料分析後的智慧決策,相較於傳統IT架構,前者是有什麼資料使用者分析什麼,後者則是問題是什麼資料來告訴我們為什麼,創造更具價值資訊鏈條。

為了解決傳統IT架構帶來的資料、資訊孤立的問題,三安光電的轉型之路分為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讓系統有組織,就像我們企業的崗位劃分一樣,每個崗位各司其職”高總說到。三安光電的系統框架建設並非簡單地集成了系統,而是圍繞業務流程的最佳化,梳理了不同系統的定位和職能,透過業務需求和系統職能的拆分和組合,最終實現了整個IT架構的串聯和各項資訊資料的連線和共享,對於企業各業務流程上的系統都有非常明確的定義,為後續的資料資訊流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打通生產和運營環節

在明確了企業各業務系統的功能和定義後,三安光電的“芯智造”改革工作聚焦到了產品的生產製造上。對絕大部分製造業來說,生產製造的環節十分關鍵。所以三安光電又把生產製造的各個環節細分出來,各個環節的每個系統的資訊流如何連結打通,最終要呈現出來的效果是什麼,都做了詳細的規劃。

但是僅僅在生產製造的環節下功夫,從長期來看是很難支撐集團整體戰略目標提升計劃的,要想全面發展,必然要將基礎的生產製造與上層的運營環節結合起來。那麼在生產與運營環節之間搭建一座橋樑呢?

答案就是OA系統。高總說,有時候很多人會覺得OA系統看起來不是很起眼,事實上,對於製造業來說,OA系統有一點像我們的血管,因為我們所有審批,所有的生產製造指令都是由OA去下達的。

三安光電在整個LED晶片製造或者積體電路這個領域裡面屬於重資產的一個企業,所以在裝置,尤其是生產裝置上非常重視。裝置的稼動率、裝置的一些維修情況、裝置之間的產出對比等等關鍵資料都透過帆軟的FineReport工具展現出來,及時地監控每個裝置的運營情況。

另外,還透過帆軟和三安光電的MES系統做資料整合連線去透明整個生產排程資訊,除了能知道裝置當前是在生產狀態之外,還透過即時性的報表知道這臺裝置上的產品還要生產多久,知道了生產時間就能夠知道下一批貨什麼時間要排進去讓機器生產。因此,三安是把整個的裝置中心做了一個裝置跟產品以及物流的一個連貫。

數字化是一個必然趨勢

在高總看來,數字化是一個必然趨勢,對於製造業來講,它需要很多的資料整合來提升整個企業的響應速度。三安在資料的應用的上面一直圍繞著一點,就是如何透過資料去讓管理層去做正確的決策。另外系統以及工具的選擇上,要考慮業務的學習和使用難度,只有讓業務快速理解和適應新系統了,整個專案的推進才能變得更加順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分享按讚,給予我們支持和鼓勵!

熱門文章推薦

立即試用,可獲取更多 報表範本和案例

免費試用